2023-07-24 18:47:02
高铁掌掴事件仍在发酵,即使成都铁路公安处发布了警情通报,关于此事的热议还在持续。事情的真相究竟是啥?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公开?此事何时是个头?
高铁掌掴事件发生在5月2日,时至今日已经接近2周了,但热度一直不减。围绕此事,人们主要分成了两派,吵得沸沸扬扬、不可开交。期间剧情多次反转,但每次反转都耐人寻味,引起了更加激烈的争论。
此事为何会掀起舆论波澜?各方面传递出来的信息太复杂,似乎还互相冲突!凡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观和判断力,所以必然会“公说公有理、婆说婆有理”。
本起事件的导火索是“熊孩子”在高铁上的胡闹,继而引发了乘客王某和“熊孩子”家人杨某等的冲突,双方的不冷静更导致冲突升级,随后事情就被搞成了现在的样子。
其实,关于“熊孩子”的事情,央媒去年就痛批过,人民网评就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熊孩子”闹高铁,“熊家长”更有错!
每个“熊孩子”背后必有“熊父母”!他们总是拿孩子“少不更事”做“挡箭牌”,试图推卸责任。这次的杨某一家就是如此!
作为监护人,孩子扰乱了高铁乘车秩序,打扰到了别人,他们应该感到羞愧,诚恳向对方致歉,这样矛盾至少不会升级!可是他们却做了什么?
一家人群起而攻之!以三对一,有人辱骂、有人争吵、还有人录对方“罪证”!最令人气愤的是,还先出手打人!你们咋那么厉害?这种情况下,对方显然也无法更好地控制情绪,还手打回自然在所难免!
警方果然没有放过这对“熊父母”!5月10日,成都铁路公安处发布警情通报,并公布了相关视频。“熊母”杨某因殴打他人,被处以500元的罚款!同时也对王某处以200元的罚款。也就是说,两方之间的行为属于“互殴”!
客观来讲,这次处罚还算合情合理,执法依据没问题,有理有据,还颇具“人情味儿”,充分反映了事件中双方的过错程度,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。
可以看出,成铁公安公布的案情通报,内容应该是经过了反复斟酌。毕竟这是一件亿万人瞩目的案件,他们试图把此案件办成一个铁案!
5月11日,“中央政法委长安剑”转发了成都公安局的警情通告。长安剑的发声,可以看作是对成都公安局的支持,算是这次掌掴事件的盖棺定论。
从字面上,通告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属于“互殴”,但从内容上来理解,已经排除了“正当防卫”!所以,王某申请的行政复议已经很难得到支持!
网络时代,网上的信息海量,真假难辨!目前看来,此次事件中,至少以下为不实信息,甚至可以称之为谣言。
其一、网上流传的孩子对前排椅背疯狂踢踏的视频,根本就不是这次事件中出现的。其实仔细留意就会发现,高铁座椅上的罩布明显不同!
其二、网上流传的杨某丈夫发怒要打人的图片也是假的,这是2016年时江西上饶一团委干部的尊容。其实仔细留言也会发现,他身后有无障碍电梯字样,高铁上哪来的电梯?
其三、网上爆料杨某是江油某中学副校长也是谣言,就此事江油中学已报警。
即便如此,成铁公安处的警情通报还是引起了争议,因为视频明显不是完整视频,掐头去尾严重,还有“各打五十大板”是否公正?此前,司法部和专家就曾发声对此表示异议!
司法部5月8日晚曾在官微《中国普法》发文就此事件中的疑问进行厘清。
文章指出,什么是互殴?实际上,该案之所以引起广泛讨论,关键还是在于警方给予该案性质的认定——互殴。文章引用了今年3月最高检与公安部联合印发的《关于依法妥善办理轻伤害案件的指导意见》。
“因琐事发生争执,双方均不能保持克制而引发打斗,对于过错的一方先动手且手段明显过激,或者一方先动手,在对方努力避免冲突的情况下仍继续侵害,还击一方造成对方伤害的,一般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”。
该事件能否认定为互殴?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金泽刚认为:从互殴的认定角度而言,欠缺认定依据。其一,案发起因乃“熊孩子”在高铁上的吵闹、踢椅背等不良行为。其二,家长方对冲突升级具有过错,每一次的矛盾升级点都在于家长方。
其三,家长方作为有过错一方“先动手”,且以多欺少,采用当众掌掴的过激手段。其四,女子言语冷静,且待工作人员来了后便坐下,体现了其在努力避免冲突。
专家指出,“各打五十大板”与过于注重和解的办案思维或许合法,但绝对不合理,不利于鼓励人们勇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,与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相悖。
所以,关于高铁掌掴事件的最终处理,成铁公安处还需要拿出更多证据来,才能服众!至少要把未被剪辑和消音的高铁记录仪的全程视频公之于众!
另外,还有两个问题相关部门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,不捂不盖地出面说明一下,以免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在网上“带节奏”,让这个事件早日降温。
一是为什么当事人已明确表示不接受和解,还要问询长达7个半小时的时间?二是江油警方具体办案情况,能否也发一个警情通报呢?
最后,还想对广大网友说一句话:对于网上各种信息要有判断力,不能被人带节奏,坚决不信谣、不传谣,共同维护健康网络生态环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