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12-29 20:41:00
2021年4月10日,香港演员黄树棠因肠癌而离世,其实在去世前三年他就确诊了肠癌,而且由于发现的比较早,及时接受了肠癌手术,术后恢复的还算不错。
结果到了3月,黄树棠因肠癌复发,被家人送到医院救治,这一回医生发现他的癌细胞已经扩散了,只过了一个月之后黄树棠便因肠癌而不幸去世。
一、肠炎离肠癌有多远?
据统计,我国每年新增肠癌患者38.8万人,每年因肠癌而死的有18.7万人,平均每1.5分钟有一人确诊肠癌,每三分钟有一个人因肠癌而死。
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指出,85%的肠癌是由腺瘤转化来的,腺瘤性大肠息肉是肠癌常见的癌前病变,不过肠炎并不一定会转化为肠癌。
肠炎会对肠道产生慢性刺激,也可能会导致细胞突变,诱发肠癌,尤其是对于慢性溃疡性肠炎,一定要提高警惕。
另外,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,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,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,不健康的饮食习惯,也是肠癌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二、身体有4个异样,尽早检查
对待肠癌,早发现早治疗预后更为理想,因此一定要了解肠癌的相关症状,并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1、腹痛
肠道中的肿瘤增长,并引起肠道梗阻,就可能引起中下腹部腹痛腹胀症状,而且会呈现进展性加重的趋势。
2、便血
肠道出现肿瘤之后,粪便与肿瘤摩擦可能会有出血现象,导致便中带血,一般呈现黏液血便症状,要与痔疮区分开。
3、大便异常
肠道出现肿瘤之后,肠道空间会变小,导致肠道粘膜受到刺激,出现排便次数变多、便不尽、大便变细等症状。
4、贫血
肿瘤的增长会引起慢性失血,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症状。
三、尽早发现肠癌,筛查是关键
从生活中做好预防,并定期的进行筛查,能够尽早的发现肠癌,大大的提升患者的治愈率。
肠镜是筛查肠癌的一个金标准,能够清除的看到患者直肠、肛管、结肠、乙状结肠等的状态,能够诊断肠息肉、大肠癌、肠癌等40多种疾病。
肠镜筛查能够在肿瘤出现症状前发现,更有效的治疗疾病。
建议年龄在40-74岁的人群、一级亲属有肠癌史、本人有肠道息肉史的人群,或者有持续性慢性腹泻、慢性便秘、粘液血便等症状的人群,要尽快进行肠镜筛查。
当然除了要做好筛查之外,日常的预防工作也很重要。
1、避免久坐不动
适当运动,能够促进肠胃的蠕动,改善便秘、预防息肉,建议每周要运动3-5次,每次半个小时左右。
2、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
饮食上,建议多吃新鲜的蔬果,清淡饮食,保证食物多样性。尽量少吃高蛋白、高脂肪的食物,多吃膳食纤维多的食物,预防便秘。
3、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
建议要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,这样时间久了会形成条件反射,到了一定时间就产生便意。尽量要避免便秘,引发粪便刺激肠粘膜,引发慢性炎症,甚至引起肠息肉。
肠炎虽然不一定会发展为肠癌,但是溃疡性肠炎一定要警惕,也可能会增加肠癌的发生风险。平常一定要做好肠癌的预防,高危人群要定期筛查,出现异常症状,一定要尽快就诊排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