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市银行2022年中报透视:理财子公司盈利颇丰 工银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缩水最大

2022-11-03 13:56:00

建筑英才网

  资管新规过渡期2021年底正式结束,2022年资管市场进入新阶段,作为主力军之一的资管“新成员”,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业绩备受关注。近期,随着上市银行中报悉数披露,理财子公司的业绩情况也浮出水面。哪家理财子公司盈利能力最强?哪家产品规模最大?哪家产品规模缩水最多?新华财经记者进行了梳理统计。

  盈利能力:招银理财最强平安理财“腰斩”

  目前,有28家理财子公司获批开业,首批理财子公司开业至今已三年有余。2022年上半年,不确定性的动荡市场环境下,理财子公司整体仍然盈利颇丰,有6家理财子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,座次排名依次是招银理财、兴银理财、建信理财、中银理财、农银理财、信银理财。

  招银理财盈利能力最强,净利润规模排名第一,也是唯一一家净利润超过20亿元的理财子公司。截至2022年6月末,招银理财总资产165.37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36.70%;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1.86亿元,同比增长35.52%;实现净利润20.66亿元,同比增长32.69%。

  其次是兴银理财,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9.58亿元;第三名为建信理财,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9.13亿元,同比增长261.63%;中银理财紧随其后,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4.56亿元,同比增长200.21%;农银理财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.26亿元,同比增长109.57%;信银理财上半年实现营业净收入18.92亿元,实现净利润12.09亿元,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6.56%和22.12%。

  从增速上看,青银理财以537.5%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位居第一,其次是华夏理财471.03%,第三名是建信理财的261.63%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青银理财实现净利润2.04亿元,而上年同期仅3200万元;华夏理财实现净利润6.11亿元,而上年同期仅为1.07亿元。

  值得注意是,平安理财和兴银理财是上半年少有的净利润负增长的理财子公司,尤其是平安理财盈利波动极大。数据显示,平安理财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.92亿元,较上年同期的8.2亿元下降逾五成;而兴银理财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减少1.26%。

  此外,交银理财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.34亿元,也仅同比增长4.51%。对此,交通银行相关人士在业绩发布会上称,今年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对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带来较大影响,交行上半年财富管理收入总体上有所下降,其中,理财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3.96%。

  产品规模:招银理财领跑工银理财、农银理财缩水严重

  从产品规模上看,上半年,产品存续规模超过2万亿的仅有招银理财和建信理财两家。其中,招银理财的产品存续规模稳居行业首位,截至上半年末,招银理财管理理财产品余额为2.88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3.60%;其次是建信理财,产品余额为20470.02亿元,较上年末的2.19万亿减少6.46%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两家合资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远低于其他公司。去年5月开业的贝莱德建信规模垫底,上半年末存续理财产品规模仅为30.10亿元;今年年初开业的施罗德交银,6月末理财产品规模34.10亿元。

  从增速上看,渝农商理财以20.01%的增速位居第一。其次,宁银理财管理的产品规模3935亿元,较上年末增加613亿元,增幅为18.45%;信银理财产品规模约为1.65万亿元,比上年末增加2449亿元,增幅为17.45%;此外,中邮、光大以及杭银、南银理财的产品余额也较上年末增长超10%。

  不过,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,上半年有5家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存续规模出现负增长,工银理财缩水规模和幅度均最大。截至2022年6月末,工银理财存续理财产品1438只,时点余额18236.91亿元,较上年末减少1981.13亿元,降幅9.8%;其次是农银理财,存续理财产品余额16815.85亿元,较上年末减少1416.26亿元,降幅7.77%;建信理财减少6.46%;交银理财产品总规模为11485.20亿元,较上年末减少6.22%;华夏理财减少3.79%。

  对此,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在中报业绩会上表示,今年上半年,特别是一季度理财行业经历了较为严峻的压力测试。面对当前的复杂形势,建信理财将把风险防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。

  今年上半年,股票及债券市场出现较大幅度调整,理财产品净值也因此出现不少波动,“破净”成为银行理财面临的新挑战。

  交通银行相关人士在中报业绩会上称,从5月份以来,交银理财规模逐月上升,到8月末已经基本恢复到去年年末水平。随着债券市场好转以及股票市场反弹,目前交银理财产品规模达标率及数量达标率逐步恢复,破净率大幅下降并处于行业低位。

  中银理财总裁宋福宁在“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夏季峰会”上称,在新的起点,银行理财行业仍面临新挑战,包括疫情、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等。未来一段时间,这些因素从资金端到资产端都会给银行理财的净值管理带来挑战。从中长期看,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转型面临同业竞争、核心能力建设、投资者教育、跨境投资能力等挑战。

(文章来源:新华财经)

文章来源:新华财经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宁都信息网版权所有